2021-07-12来源:园林景点
▼云海一号•湿地展示公园
视觉展示 | visual effect
将自然之美放大,将项目景观融化在周围的自然风景之中。
在区域内以花木水石为造景材料,借远山、彩云、碧水为景,将草海的自然风景与项目景观无缝融合。
让人们可以悠闲地坐在阳光下的草坪上,品味高原上四时风景的变化之美,休憩与放松的归属感。
通过前场的闭合游径和后场的开敞花海,形成强烈的气场对比。整个地块的布局规划,形成迎宾大道、曲径林带、高台花径、滨湖草海四部分构成的有节奏感的空间布局。
曲径林带
入口以灵动飘舞的弧形景墙结合两层跌水,宛若飘舞的丝带一般,更具自然、艺术气息。
曲径通幽—沿着石径花溪逐渐步入艺术的自然画卷之中,曲径尽头隐约可见石潭跌水,听潺潺水声、闻自然之气息。
山重水复疑无路,曲靖转折,叠水跌瀑,水潭倒映天空如镜,水汽氤氲。
阳光洒在石潭跌水之上,搭配上氤氲的水气、幻彩的云影,更具画意感。
高台花径
穿过镜影云天,视线豁然开朗,仿佛漂浮于花海之上,往若置身风景之中。
建筑通往草海的区域,成为景观后场。
道路隐于花海之间,蜿蜒曲折,向湿地方向延伸。花海曲路采用胶粘石结合成品旧枕木技术,富有自然趣味。
滨河草海
站在展示中心眺望草海,仿佛漂浮于花海之上,往若置身风景之中。
挑 战 | challenges
1. 用地属性为城市公共绿地和少部分湿地。总共占地面积25000㎡,场地内有旧工厂的原址,残留大量混凝土基础及建筑垃圾。
2. 垃圾的清理和种植土的回填,同时对现有植物及湿地现状的保护是项目建设的最大的挑战。按照城市管理要求,所有的水域与周边的原生植被都予以严格保留,在景观设计中,只做梳理和纯化,使之能达到城市景观的品相和功能要求。
3. 驳岸改造,建立生态的水陆过渡区。恢复植被、恢复动植物栖息的场所,增强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景观打造。以生态修复为主,因地制宜的最大化进行水质净化,结合生态治理打造滨湖景观。
根据亲水带﹑湿地带﹑陆生过渡带三带的不同特点,结合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合理调配植栽比例,将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
现状大部分驳岸为自然驳岸,设计中以生态修复为主,建立生态的水陆过渡区。
设计策略 | design strategy
设计通过拆除硬质废旧建筑遗留基地,并结合湿地保护及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通过恢复绿地、保持湿地原有植被、做下沉绿地及透水透气铺装等手段,打造自然生态的绿地景观。
项目基地内,有大量旧建筑残留得建筑基础及大量的建筑垃圾,为保证绿地内土壤质量及植物的良好生长,在建设初期将场内建筑垃圾清除,并回填种植土,平均深度有1.5m。现场清理过程中,对现状植物及湿地的保护,做了较大的努力工作。通过小型机械,逐步清理,最大程度保护现状土壤及植被。并且根据城市绿地管理条例及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建立3000㎡的下沉绿地。根据湿地保护条例要求,基地内的所有的水域与周边的原生植被都必须被严格保留。
在材料选择上,采用大量的砾石透水铺装以及本地产的石板,保证材料生态环保,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湿地部分路面采用大量粒径6-8砾石散铺地面,基础为级配砂石,路两侧设置300x100的素土夯实地表排水沟,保证透水透气。公共绿地部分的道路采用云南本地所产黑石板,质感粗犷、肌理清晰,与自然环境很好的相融合。
在植物选择上,在原有湿地植物基础上进行保护性修整,种植部分的苗木品种及苗木产地,均为当地本土植物,保证植物生态的稳定。在重要节点处,增加点景树,冬樱花、朴树等乡土树种。
意 义 | significance
生态效益:为草海湿地公园做出一份贡献,形成环草海一级保护湿地。对气候调节、降解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社会效益:改善城市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周边最具美学的自然版块,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和人工化的城市景观与湿地公园共同构成和谐丰富的人居环境。
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符合场地特选的工艺工法,最终落地呈现出来的是融合了生态保护、游览休憩、创意展示、文化展示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生态展示公园。